身体力行,共创复工复产新发展
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,复工复产有序推进,水产1805班的齐海深响应学校号召,在长江所协助研究员进行罗非鱼消化系统实验及田螺喂养,用专业所学为科研工作和生产养殖助力。养殖水体溶氧量和氨氮含量等指标的测定、鉴别不常见的鱼类以及鱼类抽血和组织提取等操作,让他将理论化为实践,并对实验的严谨性和零失误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谈及实践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,他分享道:“有一天为了做鱼饲料,我从早上忙到了凌晨,在一天内学会了做鱼饲料的所有流程以及相关机器操作,虽然很累,但学到很多干货,也见识了研究人员的辛苦。”
疫情过后,各行各业重新按下了启动键,恢复生产。水族1801班的王炳超选择运用专业知识助力家乡码头和渔场复工复产,为家乡建设注入青春力量。他不仅跟随渔船参与打捞活动,还在养殖场给海参等海产品喂食。在清理养殖池中的水草时,他常常弄得满身海草腥味,尽管一天下来又脏又累,但他表示,这次实践于他而言,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。“我不仅学会了鱼钩和捕捞网怎么用,还学到了有关海参养殖的注意事项,总之是收获满满。”他说。
专业为本,谋划脱贫攻坚新出路
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,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。面对新冠疫情爆发的挑战,水产1801班的周立平与同学进行线上“云组队”,以“八省脱贫攻坚新发展之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”为主题,分别在湖北、海南、广西等八个省市深入市场调研。他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通过问卷调查、访谈交流、实地走访等方式完成调研任务,综合对比各地的调研数据,充分利用水产养殖的专业知识,为贫困群众提供合适的就业契机和创业渠道,以绵薄之力答好脱贫攻坚的“收官之卷”。在调研过程中,有团队成员发现,部分地区的居民对水产品认知存在误解,他们由此想到开展科普宣讲,通过给家乡的中小员工普及有关水产品的科学知识,借助他们乐于分享的优点,将所学知识与周围人分享,进而达到向大众科普的目的。周立平表示,科普宣讲既是一个分享知识的过程,也是团队成员学习实践的过程,虽然这一做法微不足道,不足以达到预期目标,但是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才是开展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。
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陈丹团队积极响应学校“乡村振兴荆楚行”的号召,本着强农兴农的理念,在顾泽茂、刘立军、曹玉琼三位老师的带领下,深入一线服务农村产业,开展疫后重振、灾后重建的社会实践活动。水产养殖学是一门特色学科,作为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,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,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。在调研期间,他们走访了武汉蔡甸区和黄陂区的贫困村,深入塘口了解虾稻养殖户的受灾情况,针对养殖户所面临的养殖技术问题,联合多方力量进行物资扶持,组织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服务和专题讲座,切实解决养殖难题。陈丹说道:“在本次社会实践当中,我们深入基层,重温专业知识,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,还提升了专业素养,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学习积极性,增强养殖信心,提升技术水平,帮助他们提高养殖效益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。”
青春聚力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家住海南万宁的林天祥以家乡的老爷海作为实践对象,对当地的渔业资源情况、水产养殖现状、污染处理方式逐一展开调研,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调研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,进而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提出合理的建议。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林天祥说,“如果没有实地调研,我很难发现老爷海内部的污染如此严重,现有养殖模式仍存在很多漏洞。”他认为,实践的意义不只在于发现问题,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,这次社会实践让他对水产养殖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,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。
水产1802班的李威则在家乡贵州开展社会实践,他积极响应“乡村振兴战略”的号召,投身当地农业局,协助工作人员分发鱼苗,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,了解当地的渔业生态状况,用专业所学为乡村振兴助力。在实践期间,他与技术人员一同治理鱼病鱼害,发现“乡村振兴战略”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,自己所学专业与乡村振兴联系紧密,同时也深切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,实践技能欠缺。他表示,期望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记专业知识,掌握实践技能,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目前,十大正规赌官方网站众多实践队伍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,他们在学校“小我融入大我,青春献给祖国,决战脱贫攻坚,投身强国伟业”的号召下,践行“勤读力耕,立己达人”的公司精神,秉承“上善若水,弘毅笃行”的学院精神,结合专业优势,学以致用,贡献青春力量。
审核人:曹玉琼